中山愛妻電器聚焦:2020最后一搏,廚電行業往哪走?

發表時間:2020-11-03 16:21

即便沒有疫情,全年最后一個季度,都肩負著全力以赴、沖刺業績的壓力和使命。從十一黃金周到雙11、雙12,各種促銷節點在第四季度的集中爆發,就有力印證了企業急于出貨的迫切訴求。但今年,在新冠疫情這一黑天鵝事件的陰影籠罩下,終端消費的持續低迷,讓第四季的沖刺,充滿了更多變數和未知。


“今年實在太難了,一是在前期虧損的前提下,是否還有足夠的資金,繼續市場投入;二是即便投入了大量的資源和精力,也未必有多大的成效。”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廚電企業負責人,道出了心中的酸楚。在他看來,今年敗局已定。


當然,也有仍抱有信心和沖勁的。“今年的線上表現不錯,最后的雙11大戰,還是要拼一拼的。畢竟,市場不景氣,對大家都一樣,你不拼,就會被對手PK掉。”確實,不同于競爭飽和、利潤攤薄的大家電市場,廚電行業目前的品牌集中度不高,利潤相對可觀,品類也更為豐富,具備更多的市場機會和增長潛力。在陣痛和變革并存的2020年,就看企業自身如何審時度勢、主動謀變,努力走出低谷期,或將迎來不一樣的品牌格局。


一、心態兩極分化

廚電市場,是典型的“沙漏型”結構,行業一線品牌和大批中小品牌,盤踞市場兩端。這就導致了完全不同圈層的兩大陣營,在作戰心態和策略上呈現出了兩極分化的走勢。

一邊是綜合實力突出、抗風險能力較強的行業主流品牌,透露更多的是積極的心態。近日,方太董事長茅忠群在接受采訪時就明確表示,今年依然有信心實現兩位數的增長。憑借規模優勢、品牌優勢和產品優勢,主流企業在面對困境時,依然能夠運籌帷幄,取長補短,有能力把控自己的節奏,展現出了強者恒強的進擊姿態。


而另一邊,中小品牌的實力和信心都略顯不足,總被市場情緒牽著鼻子走,雖有掙扎、有努力,結果卻不盡人意,如何困境求生,成為了一時破解不了的難題。


大困境意味著大洗牌,扛不住壓力的企業,不得不黯然退出歷史舞臺,市場的天平,終將向優勢品牌傾斜,適者生存、優勝劣汰,這也是市場規律的必然趨勢。



二、策略各有不同

在市場低谷期,往哪走都是上坡路。只是對于有市場話語權的頭部企業來說,路相對開闊,還有更多選擇:產品上既可以降維打擊,又能推高賣新;渠道層面,線下市場暫時受阻,那就將資源傾斜至電商平臺、家裝合作、工程渠道……總之“條條大路通羅馬”,有相對充裕的資金流做后盾,不僅能抵御風險,在應對之策上也更為靈活多變。


用一貫的創新方式,去追求增長。十一黃金周、雙11、雙12不僅是促銷節點,更是教育和引導新消費和中高端消費的好時機。而巧用新品策略、多元化戰略,來促進行業升級,為行業開辟新的增長空間,也是身為行業領導品牌的責任。



反觀中小品牌,在生存危機面前,只有“活下去”這一個選項。為了活下去,只能硬著頭皮、埋頭苦干,搞活動、跑市場,由于品牌和產品上均不具優勢,低價沖量或成唯一路徑。最后一個季度,在大品牌集中資源搶市場的競爭壓力下,中小品牌的日子將更為艱難。


三、方向殊途同歸

年終拼銷量,似乎是一貫的定律。但盲目搶單,拼得一時的銷量,又并非長久之計,一旦操作過度,還可能會給消費者留下“低價低質”的印象。

市場越浮躁,越需要清醒和冷靜,思考行業方向,回歸商業本質,關注需求變化。廣袤的中國消費市場,是多層次需求的縱橫交錯,既有不斷升級的中高端訴求,也有不斷下探的中低端消費。廚電市場之所以呈現“沙漏型”結構,正是由于中國社會群體的兩極化,追求品質生活的高端用戶和下沉市場中的底層群體已經各占一壁江山。


疫情過后,錢袋子捂得更緊,這種消費分層的現象會越來越明顯。這意味著廚電企業要更注重精細化運營,精準洞察市場變化,細致鉆研用戶需求,并強化內功修煉,以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去深挖增量或存量市場的消費能力,而非一味地陷入低價競爭的泥潭。


用戶在哪里,市場就在哪里。一線品牌可以憑創新機制刺激新消費,中小品牌則以走近市場的扎實服務去留住客戶,各有各的生存之道。但萬變不離其宗的是,必須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和應變能力,才能在風云變幻的市場走得更長、更遠。

分享到:
關于我們
產品中心

吸油煙機系列
燃氣灶系列
消毒柜系列
燃氣熱水器系列
電熱水器系列
集成灶系列
凈水器系列
企業資訊
幫助中心
聯系我們
官方公眾號